来源:证券日报
内容:
有分析师表示,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尚有诸多问题需要理顺,但环保一体化已经迈出脚步
本报记者 李春莲
京津冀一体化近日再传捷报。
有消息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整体方案已初步形成,预计将在6月底出台,京津冀一体化环保将先行。其中,《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方案》已通过内部审议。据了解,该方案中,京津冀或将统一污染物排放标准。
如果实行京津冀环保一体化,对于河北省来说,则要执行比原来更严格的新标准。
有分析师表示,京津冀一体化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但由于河北省重工业、传统能源消费占比*,统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难度较大。
此外,尽管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尚有诸多问题需要理顺,但环保一体化已经迈出脚步。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外迁是大势所趋。
京津冀一体化环保先行
上述方案的出台,意味着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将由环保领域践行,而为确保环境保护目标在区域内实现,包括统一限行,统一限排,统一油品质量,统一环保标准等一系列措施都将得以贯彻。
据了解,目前,京津冀三地的环境质量标准执行的是国家标准,但是三地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所不同。如果实行环保一体化,对于河北省来说,则要执行比原来更严格的新标准。
*的是,从2013年初开始,雾霾天气时常肆虐北京以及河北等多地。根据中科院和环保部的研究结果,燃煤电厂、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等是造成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
2013年,全国空气质量差的*名城市中,河北省占据7席。河北省的污染问题不断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业内人士认为北京市的污染物中有部分来自河北省周边的城市。
平安证券分析师于振家表示,雾霾污染有较强的移动性,要取得治理效果,必须进行区域联防联控。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尚有诸多问题需要理顺,但环保一体化已经迈出脚步。
去年9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十条”),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大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根据《计划》,京津冀区域的PM2.5需在五年内下降25%。
于振家还认为,环保一体化是京津冀一体化初的目的,区域性的污染治理工作对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机遇。
“京津冀一体化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中投顾问研究员任浩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地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产业布局、资源禀赋、经济政策、政府部门执政能力都有很大差异,如何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立统一布局的核心原则是关键问题,也是制约京津冀一体化能否有效落实的难点。
300家污染企业外迁是大势所趋
根据《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17年底,北京市要调整退出高污染企业1200家,天津市钢铁、水泥产能控制在2000万吨和500万吨,河北省钢铁产能压缩淘汰6000万吨以上。产业结构优化、高污企业搬迁等工作,即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也是倒逼产能过剩行业进行调整的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已确定今年重点调整退出石灰、石材、建筑陶瓷、铸造、锻造、印染等12个工业污染行业。原定于今年年内实现调整退出300家污染企业的目标,将提前在今年10月底前实现。
“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外迁是大势所趋。”任浩宁表示,河北、天津等地已经开始布局承接北京过剩产能的方案,即便环保标准不统一、落实效果有所折扣,北京地区污染企业也将面临淘汰出局的危险,税收政策、土地政策都是地方政府手中的利器,首都对传统工业的容忍度非常小。
此外,近日,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对外表示,所有北京市调整退出的污染企业,绝不能带着污染迁到外地。
尽管如此,随着京津冀环保一体化的加速,河北省正在遭遇*的环保压力。
任浩宁认为,统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难度较大,河北省重工业、传统能源消费占比*,短期内人为压制传统产能的做法已经让地方经济陷入大幅下滑的泥沼,再度用环保政策施压恐会破坏原有的产业基础。钢铁、煤炭、火电、水泥等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还需从长计议,政府层面不应仅考量环保效益而忽视经济利益和社会影响。
不得不提的是,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河北省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仅为4.2%,为近30年来同期的低值。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河北省今年以来经济增速大幅放缓,与环保高压对重工业企业的影响不无关系,这也是河北省治理环境问题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还之前在环境方面欠下的债